美国国会曾一度考虑对州和地方层面的人工智能监管实施联邦层面的暂停。这个提议,旨在为快速发展的AI产业创造一个统一、简化的监管环境,避免各州各自为政可能带来的混乱与障碍,曾被纳入一项预算协调法案并在众议院获得通过。支持者认为,联邦层面的统一指导将有助于促进AI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减轻企业遵守多样化地方法规的负担。然而,这一设想并未能最终落地,它引发了一场关于联邦权力边界与州自主性的激烈辩论。
这项备受关注的联邦AI监管暂停提案,最终在美国参议院止步。2025年7月1日,参议院在审议预算草案时投票决定将其剔除。此举并非毫无预兆,该提案自诞生之初便引来广泛批评,从各州的司法部长、州长,到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甚至一些联邦议员,都表达了担忧。批评者认为,实施全面的联邦暂停将剥夺州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民众需求进行监管的权利,可能导致对潜在风险的反应迟缓。尽管提案的细节曾有所修改,试图在联邦统一和州权之间取得平衡,例如将暂停期限从最初的十年缩短至五年,并与联邦资金挂钩,但最终未能平息反对声浪,宣告流产。
随着联邦层面统一监管暂停的可能性烟消云散,美国的AI治理重心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州层面。这标志着一种自下而上、分散式的监管模式将成为主流。目前,美国各州已开始积极探索和出台各自的AI法规。与联邦试图大范围暂停不同,州的监管努力更倾向于针对人工智能在特定应用领域产生的具体危害。例如,针对算法歧视导致的保险定价不公、利用AI进行性剥削或选民欺诈等问题。这种聚焦于明确“危害理论”的监管方式,更容易获得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并且使得设计有针对性的缓解措施和合规要求变得更为可行。
将目光投向全球,可以发现美国在AI监管路径上的选择与欧洲形成了鲜明对比。欧盟已经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I法案,采取了一种更为全面和系统性的监管框架,对不同风险等级的AI系统设定了严格的要求。这两种不同的路径反映了各国在促进技术创新与防范潜在风险之间权衡的差异。在美国,联邦暂停提案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监管辩论的结束,而是将讨论推向了更广泛、更多层面的平台。专家普遍认为,考虑到AI技术的复杂性和广泛影响,未来最有效的监管模式可能需要国家和州层面共同努力,形成多层次、协同合作的治理体系。
总而言之,美国联邦层面暂停州AI监管的尝试已经落幕,这使得州政府在人工智能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更加突出。未来的监管格局将更可能是由各州根据自身特点和识别到的具体风险,逐步构建起一个去中心化、多样化的法规拼图。这种模式既带来了因地制宜的灵活性,也可能伴随着法规碎片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平衡好鼓励创新与保护公众利益的关系,确保AI技术的健康、负责任发展,将是美国各州乃至整个国家需要持续面对并解决的关键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