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世界,然而,随之而来的权力集中现象日益突出。少数科技巨头掌握着AI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部署,这不仅影响着创新格局,更触及社会经济的根基。面对这一挑战,长期致力于AI伦理与治理的倡导者们正在重新审视他们的策略,意识到单纯的技术讨论或政策游说已不足以应对当下复杂的局面。
过去,许多AI领域的倡导努力主要集中在技术规范、算法偏见或立法建议等层面。这些工作固然重要,但在AI产业资本高度集中、技术飞速迭代的背景下,其影响力似乎遇到了瓶颈。由AI Now Institute等机构发布的新报告指出,是时候将视线从抽象的技术伦理转向AI对普通人生计和经济公平的实际影响。他们认为,只有将AI议题与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困境——例如工作保障、收入差距等——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触动公众,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
这种策略的转变意味着倡导者不再仅仅讨论AI是否“好”或“坏”,而是追问:当不受制约的权力掌握在少数公司手中时,这对整个社会意味着什么?AI的应用是否加剧了经济不平等?自动化浪潮将如何塑造工作的未来?通过聚焦这些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核心问题,倡导者希望能激发更广泛的社会共鸣和行动意愿,挑战科技行业将某些负面结果(如大规模失业)描绘成技术进步必然代价的论调。
报告强调,真正的变革力量需要从“下方”积蓄。这意味着要赋权给那些直接受到AI影响的群体——例如工人、社区成员等,帮助他们理解AI在其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并组织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抵制那些不利于他们的AI部署方式。这种自下而上的力量构建,是对抗少数公司垄断AI话语权和发展方向的关键。它要求倡导者放下技术精英的姿态,深入到实际的经济斗争中去。
总而言之,AI倡导策略从技术/政策导向转向社会经济导向,是当前AI权力格局下的必然选择。它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认知飞跃:AI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或伦理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权力与经济公平问题。未来AI的发展轨迹,将不再仅仅由科技巨头书写,更取决于社会如何组织起来,从根源上挑战不公,确保AI的进步真正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福祉,而非少数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