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算法的复杂性、伦理的困境或是技术的神奇。然而,最近来自AI Now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及其引发的讨论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向:AI领域的行动者们正重新定位他们的战场。面对行业内日益集中的权力,传统的、专注于政策倡导或具体技术评估的策略显得力不从心。新的共识正在形成——必须将AI的议题与更广泛的社会经济结构性问题紧密连接起来,尤其关注它如何加剧经济不平等,以及对普通民众物质生活和未来工作的深远影响。
这份报告的核心论点在于,人工智能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集中于少数几家科技巨头手中。这种权力的高度集中并非仅仅是一个行业竞争格局的问题,它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就业机会的结构乃至个体面对技术变革时的议价能力。换言之,AI不再是游离于现实经济生活之外的抽象技术概念,而是驱动或加剧现有经济困境的关键因素。忽略这一点,任何关于AI治理或规制的努力都可能如同隔靴搔痒,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
因此,AINow等机构正在敦促倡导者们改变策略。与其纠结于某个特定AI产品(比如ChatGPT)的优劣,不如将精力放在揭露和挑战那些掌握AI核心技术与平台公司的“不负责任的权力”。这种转变意味着行动不再仅仅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政策推动,而更强调构建“自下而上”的力量基础,让AI议题能够在更广泛的民众群体中产生共鸣,使其认识到AI与其切身利益和物质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一些医院在压力下重新评估并调整了自动化工具的部署,这显示了基层行动的力量。
将AI议题与经济关切相结合,尤其凸显了其对未来工作的影响。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推进,就业市场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关于“工作岗位的流失是否必然”的讨论甚嚣尘上。报告作者们认为,这并非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工人和其他社会群体有机会介入和抵制AI不良部署的关键时刻。通过揭示AI在多大程度上服务于资本积累和权力集中,行动者可以赋权给那些可能受到冲击的群体,共同抵制那些以牺牲劳动者利益为代价的技术应用。
总而言之,AI抗争的前沿正在从技术伦理的象牙塔转向更具象、更根本的经济权力结构。这份报告及其引起的讨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理解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或孤立的政策层面,而必须将其置于全球经济不平等加剧、权力日益集中的大背景下审视。这不仅是AI倡导策略的转变,更是对我们所有人如何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AI未来的一次深刻提醒。未来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成功地将冰冷的代码与火热的生活、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公正紧密地联结起来。